洗澡哭闹
常见的原因
1、水温不合适。小孩的皮肤和大人是不一样的,水温过高或过低,孩子不舒适。水温可以低一点。在35度左右最适合婴儿。
2、检查孩子皮肤是否有小的创口。。。蚊虫叮咬、痱子、尿疹等遇水均会刺激皮肤。
3.家长动作太大吓到了,宝宝因为恐惧而拒绝。
4、小孩粘膜有溃疡。洗澡时不小心会把水溅入粘膜处引起刺激,如:口腔、鼻腔、眼睛、肛门等。。
5、思想-心理问题。比如不喜欢,不耐烦,没耐心。可能以前洗澡有过不适,造成心理恐惧,例如有时候孩子把洗澡和鞭炮得响声联系在一起,鞭炮意外得响声使得孩子对洗澡产生了恐惧心理,因此孩子产生了拒绝洗澡得行为。这是孩子得一种保护自己得防御性条件反应。要知道防御性条件反应在婴幼儿的生活中是经常发生的。在生活中有很多一起他们恐惧或厌恶的刺激物,都会引起婴幼儿的恐惧和厌恶,从而使他们产生躲避行为和哭闹反应。 此时家长可以给他一块柔软的纱布让他抓在手上会消除他的紧张心理的
6.水中添加的浴液有刺激成分。小孩皮肤较细嫩,刺激也会不适。换换浴液试试。
其他原因还有,主要是要观察,先看看孩子身体表面有没有红肿、粗糙、皲裂的地方,尤其是夏天,特别要注意腋下、腿窝、阴部皱褶处,然后看看孩子到底在哪个步骤开始哭闹,分析其原因,再去解决。如果确是心理问题,就要慢慢让孩子适应,先淋淋水,洗澡前后进行抚触、按摩,让孩子慢慢接受。
应对策略
家长可以采取几种办法改变这种状况:
1..心理准备
洗澡前先帮她洗洗脸,或洗头,让她有准备下水的心理准备,
放在澡盆前,用手湿湿水,轻拍到她的胸口,说:宝宝洗澡。。
即使她听不懂也要说,让她再次心理准备,然后再慢慢放她到澡盆里。
2..引起宝宝兴趣,循序渐进
先让孩子玩水,逐渐引起孩子玩水的兴趣,进而让孩子一只胳膊放在水里玩,以后两个胳膊,再一条腿,进而两条腿,让孩子在玩水的过程中逐渐忘记恐怖。这里需要注意:一是必须引起孩子对玩水的兴趣;二是要循序渐进,不要操之过急,需要有个过程。
3.与玩同行
孩子每次洗澡时,你每次送给他一个他喜欢的玩具,经过一段时间后孩子逐渐地把洗澡和玩具结合起来,产生愉快的情绪,克服了洗澡的恐惧。大人也可以握着她的手,或者有毛巾之类的让她拿在手里增加安全感,将水轻轻撒在她身上,慢慢多几次,她就喜欢玩水,爱上洗澡了。
4.合理选择洗澡地点
在孩子长大、可以到成人的浴盆里去洗澡以前,你不必到浴室里去给婴儿洗澡。你可以就在婴儿的卧室里或者任何别的温暖的房间,这个房间应该有足够的空间摆放一切婴儿洗澡所必需的用品。婴儿的浴盆可以在浴室里装好水,然后再端到选定的房间里去(请勿把浴盆装得过满,否则,端水时水会溢出来的。)
5.注意事项
在习惯于给婴儿洗澡前最好每次澡盆里只放10厘米左右深的水。 一定要把洗澡、揩干身体和穿衣服时的用品都准备好,放在手边。 戴上防水围裙,防止把自己的衣服弄湿,但是还要在大腿上铺一块大而软的毛巾,胸前也要铺一块,这样洗完澡你搂抱婴儿的时候也会感到温暖而舒适。 特别小的婴儿不能很好地自己调节体温,所以尽量减少他光着身子的时间。 加到水里去的婴儿浴液比肥皂好用。 大一点的婴儿可以把毛巾弄成带兜帽状的:他会觉得更安全、更舒服。如果你先把这条毛巾在电暖器上烘暖,尤其会使其他有这样的感觉。
禁忌情况
宝宝在六种情况下,要暂停给孩子洗澡:
① 打预防针后暂时不要洗澡。宝宝打过预防针后,皮肤上会暂时留有肉眼难见的针孔,这时洗澡容易使针孔受到污染。
② 遇有频繁呕吐、腹泻时暂时不要洗澡。洗澡时难免搬动宝宝,这样会使呕吐加剧,不注意时还会造成呕吐物误吸。
③ 发热或热退48小时以内不建议洗澡。给发热的宝宝洗澡,很容易使宝宝出现寒战,甚至有的还会发生惊厥;不恰当的洗澡有时会使皮肤毛孔关闭导致体温更高,有时又会使全身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致使宝宝身体的主要脏器供血不足。另外,发热后宝宝的抵抗力极差,马上洗澡很容易遭受风寒引起再次发热,故主张热退48小时后才给宝宝洗澡。
④ 当宝宝发生皮肤损害时不宜洗澡。宝宝有皮肤损害,诸如脓疱疮、疖肿、烫伤、外伤等,这时不宜洗澡。因为皮肤损害的局部会有创面,洗澡会使创面扩散或受污染。
⑤ 喂奶后不应马上洗澡。喂奶后马上洗澡,会使较多的血液流向被热水刺激后扩张的表皮血管,而腹腔血液供应相对减少,这样会影响宝宝的消化功能。其次由于喂奶后宝宝的胃呈扩张状态,马上洗澡也容易引起呕吐。所以洗澡通常应在喂奶后1~2小时进行为宜。
⑥ 低体重儿要慎重洗澡。低体重儿通常指出生体重小于2500克的宝宝。这类宝宝大多为早产儿,由于发育不成熟,生活能力低下,皮下脂肪薄,体温调节功能差,很容易受环境温度的变化出现体温波动。所以对这类特殊的宝宝要慎重决定是否给以洗澡。
祝您的孩子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