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
鼻子的结构
鼻子由外鼻、鼻腔和鼻窦3部分组成。
(1) 外鼻由鼻骨、鼻软骨和软组织组成。外鼻突出于面部,容易受到外伤。鼻尖与鼻翼软组织与皮肤粘连甚紧,如果发炎则很疼痛,也是痤疮、酒渣鼻的好发部位。外鼻的静脉血汇流海绵窦,如炎症处理不当,可引起海绵窦血检性静脉炎等并发症。
(2) 鼻腔的前部称鼻前庭,有鼻毛,并富有汗腺和皮脂腺,易生疖。鼻腔的顶部是颅前窝底部一部分,较薄,与硬脑膜相连甚紧,有嗅神经通过。鼻的内侧为鼻中隔,其下前方有丰富的血管网,鼻腔外侧壁表面不规则,有3个垂向下方的突出部,分别称为上鼻甲、中鼻甲和下鼻甲。各鼻甲的下方的空隙称为鼻道,即上、中、下鼻道。鼻甲内侧与鼻中隔之间的空隙称总鼻道。在下鼻道有鼻泪管开口,在中鼻道有额窦、前筛窦及上颌窦开口,在上鼻道有后筛窦和蝶窦的开口。
(3)鼻窦有4对,即额窦、筛窦、上颌窦及蝶窦。
鼻子的作用
谁都知道,鼻子是用来呼吸、闻气味的,除此以外还有别的作用么?有!那就是过滤、清洁、加温、加湿、共鸣、反射、解除疲劳、免疫、保护头颅、排泄眼泪等作用。
肺部需要清洁空气,温度在36-37摄氏度、湿度100%,否则会引起不适或病变。当空气进入鼻腔时,鼻孔内的鼻毛方向朝向前外可以过滤吸入气流中的颗粒状物质,并使异物难进易出,一些灰尘、泥沙等较大的污物在这里会先被阻挡下来,经鼻子分泌的黏液混合形成鼻痂。
经常用手指挖鼻孔,会造成皮肤发炎。吸入气流中一些较小的颗粒状物,通过喷嚏反射被排出体外,而饶幸通过鼻前庭区者随气流进入鼻腔,落入鼻粘膜的包围圈,鼻粘膜的杀手锏是纤毛及粘液毯由前向后的摆动,这些异物被送入咽部,吞入或咯出。要知道每根纤毛每一秒就要摆动12次左右,粘液毯运送脏物的速度约5毫米/分,真是一位勤劳的清洁工。这种有规律的运动类似波浪,一波接着一波,如同几千万把扫扫为鼻腔、鼻窦做清洁工作。另外,黏液中含有杀菌作用的溶解酶、干扰素、免疫球蛋白和白细胞,可以有效地对抗外来的细菌入侵。至此整个鼻腔的清洁工作完成。
那么温度、湿度又是如何控制的呢?依赖鼻腔黏膜血管的收缩和舒张作用,使吸入鼻腔的气流保持相对恒定的温度,而鼻黏膜中的细胞或腺体可以产生出分泌物,还有从毛细血管渗出的液体共同维持鼻腔的湿度。
鼻腔内的结构形成一定的鼻阻力,以维持正常的鼻通气,萎缩性鼻炎、过敏性鼻炎、鼻息肉等可使鼻阻力发生改变。正常人鼻阻力有昼夜和左右规律性变化,间隔2-7个小时出现一个周期也称鼻周期,鼻周期促使人在睡眠时反复翻身,有助于解除疲劳。异物进入鼻腔,鼻黏膜上的神经末梢受到刺激时,发生一系列反射动作,最后使声门突然开放,使气体从口腔和鼻腔急速喷出,将其清除。这就是打喷嚏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