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百科

健康百科问答预约挂号健康百科博客

文章
问医生

“螳螂嘴”、“板牙”、“马牙”

  新生儿哭的时候,常常可看见他口腔两边颊粘膜处较明显地鼓起如糠丸大小的东西,有人称为“螳螂嘴”,其实它是颊粘膜下的脂肪垫。小儿吸奶时靠脂肪垫的吸力,造成口腔内负压,使乳汁易于流出。另外,在新生儿口腔齿龈粘膜上,常可见到散在的、淡黄色微隆起的针尖至米粒大小的颗粒,俗称“马牙”,实质是由齿龈粘膜上皮细胞堆聚而成。有时在齿龈上见白色小斑块,隐约见于齿龈粘膜下,通常称为“板牙”,此为粘膜下粘液腺潴留肿胀所致。

  上述新生儿口腔内所见的三种特殊现象均为正常情况,无碍于吸乳,不影响日后牙齿的萌出,故均不需作任何处理。“马牙”、“板牙”在数月内会自然消退。

  但是许多家长看到小儿不愿吃奶或吐奶,认为“他们三者”在作怪,往往挑割“螳螂嘴”,或用布擦、用针挑牙龈上的颗粒或斑块,结果不仅无益,反而带来不少坏处。首先挑割后会引起局部疼痛,影响小儿吸奶。更严重的是口腔内有许多细菌,细菌进入割破粘膜的创口引起浅表的粘膜发炎或深部组织发炎(如蜂窝组织炎或骨髓炎),甚至细菌进入血液引起败血症而危及生命。因此切忌挑割“螳螂嘴”、“马牙”、“板牙”。

我来评论

已有0人参与 点击查看
注册
欢迎你,jessfgs [个人中心] [咨询医生] 退出

    网站简介 | 媒体报道 | 网络营销 | 产品中心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健康导航 | 问题反馈
    Copyright © 2000-2024 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39健康网 - 39健康網 版权所有